首页
第八十章汴京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八十章汴京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金谷园文会之后,王梓的治政理念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无论是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还是实事求是真抓实干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都言论都在士大夫中引起了热烈的反响。
    一路之上,王韶有些嫉妒的道:“虽然我有收复熙河之功,但朝中多以我为名将,并没有将我视为范公等那样的文臣。
    这一路上,我总觉得自己格格不入,就是因为我只有一份《平戎策》,而对治政却无见解。或许我并不适应汴京……”
    章衡在一旁劝道:“王兄何必妄自菲薄,君生治政之才当在朝中大多数人之上,更是远胜你我二人。
    自从遇到君生以来,我已是感慨良多。本以为与当朝政见不和,是以独善其身即可。
    但终究不在江湖之远,食君之禄,担君之优。我妄自领着民脂民膏,却不能为民办事,实在是惭愧。
    听说颇有文名的吕大临已然决意为官一任,等回到汴京,我也决定自请出外,造福一方。”
    王韶惊道:“章兄职位清贵,以章兄之才,随时可以出入翰林,为何要自请出外?”
    章衡的决定真是让王韶吃了一惊,在地方为官的人,谁不是削尖了脑袋往汴京的京官队伍里钻。
    自己上《平戎策》,也是因为正途无望。凭着自己的资质想要升官实在太难,是以才兵行险招。
    入朝为官是自己的心愿,但若是真论以后该怎样发展,王韶并没有
    王韶怪怪的道:“这话怎么跟我抢了你的位置一般呢?”
    章衡笑道:“你可是比我还要清贵的礼部侍郎,上哪抢我一个太常卿。”
    王梓不止一次的见过清明上河图,汴河上店铺林立、市民熙来攘往,运载东南粮米财货的漕船通过汴河桥涵紧张繁忙。
    那是一场徽宗时期的汴京百态,而当王梓真正看到汴京的时候,感到了由衷的震撼。
    汴京城的城墙并不高,眼前的万胜门也不过十多米。但王梓看到的不是城墙,而是活生生的历史。
    西京洛阳汇集了大量的官员富商,已经堪称繁华。但来到汴京一看才知道相比于汴京,洛阳不过是个二线城市。
    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的景象再次出现在王梓面前,在一瞬间,王梓仿佛是来到了国家五a级别的著名景点。
    看到王梓有些愣神,章衡笑道:“都说近乡情更怯,王郎回到汴京也是如此吗?”
    此时王梓才想起来自己是开封府祥符县人,正宗天子脚下的京城人。
    这一瞬间,王梓还真有些心慌。回到汴京,于情于理都当回家看看。
    但家中人自己一个不识,而且周侗等人对自己家庭情况也不了解,这实在是不好办。
    压住忧愁,王梓仍然跟着王韶走。章衡将王韶王梓安排到了接待院等候神宗皇帝的召见。
    在接待院中,有官员来教授觐见皇帝的礼节。王韶虽然不用学,但王梓却要认真学上一番。
    事实证明,神宗皇帝还是比较看重的王韶这个开拓熙河边功的重臣的。
    仅仅是在第二天,神宗皇帝就召见了王韶。王梓是王韶一并荐来的熙河功臣,是以也要一同前往。
    想到自己可以马上见到一国之主,王梓的心情还真是有点激动。
    前来传旨的是一名身材高大的年轻内侍,令人惊奇的是内侍下颌上还有三缕小胡子。
    看到王梓一直盯着自己的小胡子,年轻内侍颇为得意的道:“这位大人可是想问我为何生胡子?”
    王梓点头道:“这位小黄门,你不会见怪吧?”
    小黄门嘿嘿一笑,道:“我怎敢见怪干爹的朋友,我叫童贯,我干爹是李宪。我之所以还有一点胡子,是因为我才入宫三年。
    三年前我还是个男孩,三年后我就没了命根子。没办法,命不好……”
    “童贯?”
    童贯的大名在王梓看来可谓是如雷贯耳,看过水浒的都知道童贯是个领兵的大太监,权势通天,是徽宗最为信任的太监。
    眼见的童贯不过是个还没有王梓大的少年,而且还是个话唠,远没有以后的老谋深算明断果决。
    王梓从袖口摸出来一锭银子塞进了童贯的手中,笑道:“原来是李大貂珰的干儿子,不错,那我们都是老乡呐!”
    李宪和童贯都是开封府祥符县人,这都算是天然的乡党。童贯一听连忙将银子退了回来,道:“早就听说王将军是祥符县人,今日得见,真是三生有幸!”
    王韶不耐烦的道:“君生,不要和一个小内侍拉拉扯扯,我们该觐见陛下了!”
    北宋时的宦官地位不是很高,面对封疆大吏,童贯的态度非常低下,毕竟干爹李宪也曾是王韶的下属。
    从宣德门进入宫城之后,王梓饶有兴趣的打量着这个史上最朴素的皇宫,觉得皇宫虽然旧了点,但比后世的遗址要禁看的多。
    快到宫城之时,童贯终于忍不住的道:“王将军,千万不要四处张望,否则会有人弹劾你窥视禁中的!”
    王韶不知王梓在身后的动作,一听童贯提醒,王韶连忙道:“君生。这次的觐见机会不容易,你千万不要出任何差错呀!”
    王梓收了收心,道:“请学士放心,我一定好好表现!”
    神宗在垂拱殿接见了王韶,如今刚刚二十五六的神宗正是年轻力壮,充满雄心的时候,见到王韶,中气十足的道:“学士一路辛苦了吧?”
    随着问话,王梓悄悄的抬头看了一眼。垂拱殿中除了瘦削的神宗皇帝,还有两名大臣。
    一名大臣穿着有些邋遢,衣衫不整,连头发都有些像稻草,唯有一张面容极为刚毅。
    另一名大臣穿着精致,衣服华美,人梳理的一丝不苟,是个老年美男子。
    看到两人,王梓的心里有数。如今朝中只有两名宰执,一是拗相公王安石,一是三旨相公王珪。
    拗相公好理解,而三旨相公是时人讽刺王珪上殿面君,曰“取圣旨”;听取皇帝指示后,曰“领圣旨”;回到衙门后,对秉事者曰“已得圣旨”。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