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九十四章制衡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九十四章制衡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夏日的阳光透过高窗,洒在甘露殿光洁的金砖地面上,映出一片堂皇。然而,这片堂皇之下,涌动的却是微妙难言的心绪。
    弘德帝将手中那篇《治国策》轻轻搁在御案上,指尖在桌案上敲了敲,发出沉闷的声响。
    “民生多艰,税赋乃国之根本,”皇帝的声音平稳,听不出喜怒,“你文中主张‘轻徭薄赋,与民休息’。说说看,如今北境军费年耗百万两,若依你之见,这赋税该如何个‘轻’法?边关将士的粮饷,又从何而出?”
    萧珑跪在下方,闻言并未立即回话。他微微垂首,晨光透过高窗落在他青色的锦袍上,勾勒出年轻人清瘦却挺拔的身形。片刻沉默后,他抬起头,目光清亮:“回父皇,儿臣近日翻阅户部历年档案,发现一弊政。各州府税粮转运,多依赖漕运,其间征用民夫数万,沿途损耗竟高达两成。若能在淮南、江南等产粮区试行‘漕粮折银’,令百姓按市价缴纳银两,再由官府于京师采买或于边关就近购粮,则可免去转运之耗,省下巨万运费。这笔钱足以填补部分军费,而民间亦可减少徭役,此谓‘不加赋而国用足’。”
    弘德帝眼中闪过一丝极淡的讶异,身体微微前倾:“漕运牵涉众多,积弊已久。折银之策,前朝并非无人提过,奈何利益盘根错节,动之不易。你可知其难?”
    “儿臣知晓其难,如同知其利。”萧珑背脊挺得愈发笔直,声音里带着年轻人特有的锐气,“正因其难,才需有人去做。前人畏难而退,以致弊政留存,苦的终究是百姓,损的终究是国祚。”
    这番话落下,御书房内陷入了更深的寂静。弘德帝凝视着跪在下方的儿子,这个自落水之后就一直默默无闻的皇子,今日所言,不仅有理有据,更透出一股难得的胆识与担当。
    皇帝没有立刻赞许,也未出言驳斥。他端起手边的温茶,呷了一口,目光重新落回那篇墨迹未干的《治国策》上,似乎在衡量着什么。
    萧珑见父皇沉吟,他再次俯身,额头轻触冰凉的金砖,大着胆子道:“父皇,纸上谈兵终觉浅。儿臣恳请父皇恩准,允儿入朝观政,学习实务。儿愿从细微处学起,亲身体察民生利弊,为我大梁,为父皇,分忧解难。”
    弘德帝放下茶盏,瓷器与木案相触,发出清脆一响。他审视的目光落在萧珑身上。这个儿子,似乎比他想象中成长得更快,也更有想法了。
    “哦?”皇帝终于开口,尾音微微上扬,“你想入朝?”
    “是!”
    萧珑维持着叩首的姿势,等待着命运的裁决,他能清晰地听到自己心脏有力的搏动声。
    殿内静了片刻,只闻弘德帝指尖轻轻叩击御案的声响,不疾不徐,敲在萧珑的心上。他忍不住抬眼,飞快地瞥了一眼坐在下首绣墩上的皇姊萧玥。她依旧是一贯的沉静模样,手持茶盏,眼帘微垂,仿佛他提出的不过是一件再寻常不过的小事,激不起半分波澜。这种彻底的平静,反而让萧珑心中那点希冀与忐忑交织得更加厉害。
    弘德帝终于开口,声音听不出喜怒,“珑儿今年,是十六了吧?”
    “回父皇,是。”萧珑连忙应道。
    “嗯,年纪是不小了。”弘德帝的目光在萧珑身上停留片刻,又转向萧玥,“长乐,你以为呢?”
    萧玥放下茶盏,抬眼,唇边含着一丝若有若无的浅笑:“三弟勤勉好学,有心为国效力,是好事。儿臣以为,可先让三弟跟随六部观政,熟悉政务流程,亦可从旁协助处理一些具体事宜,循序渐进为好。”
    弘德帝微微颔首,看不出对萧玥的回答是否满意。他的目光重新落回萧珑身上,带着帝王的审视:“你有此心,朕心甚慰。我大梁的皇子,确实不该只困于书房骑射。既然你皇姊也认为可行……”
    他顿了顿,似乎在斟酌词句,最终缓缓道:“这样吧,你便先跟在你皇姊身边,于立政殿协理一些文书往来,看看奏章,听听她如何处置政务。长乐入朝多时,也办了不少差,你需虚心学习,多看,多听,多想,不可急躁,更不可擅自妄为。一切调度,仍以长乐为主,你从旁辅佐,可有异议?”
    萧珑的心猛地一沉。跟在皇姊身边……协理……辅佐……这与他想象中的结果截然不同。一股难以言喻的失落瞬间涌上,但他不敢表露分毫,只能深深伏下身去,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艰涩:“儿臣谨遵父皇教诲。必当尽心竭力,向皇姊学习。”
    “嗯,去吧。明日便开始。”弘德帝挥了挥手。
    萧珑叩首,起身,退出了甘露殿,殿外的阳光刺得他眼睛发酸。他挺直脊背,一步步离开,袖中的手却攥得指节发白。父皇的态度很清楚,他需要一个人来“协助”萧玥,或者说,需要一块磨刀石,来让萧玥这把已经过于锋利的刀,不至于锈蚀,也不至于伤及自身。而他萧珑,就是被选中的那块石头。
    看着萧珑离去时那强作镇定却难掩失落的背影,萧玥端起茶盏,轻轻吹开浮沫,眼底一片清明。她如何不懂父皇的用意?她手中的权柄确实日重,协理朝政,掌管宫禁,甚至暗中调度金吾卫。功高震主,哪怕是父女,在帝王心术面前,也需要平衡。父皇此举,既是给萧珑一个机会,又何尝不是对她的一种无声的警示与制约?
    “长乐。”弘德帝的声音打断了她的思绪。
    “儿臣在。”
    “珑儿年纪小,经历的事少,心性难免浮躁。你多看顾些,该教的教,该管的管。朕希望你们姐弟同心,共固江山。”
    “儿臣明白。”萧玥垂首应道,“定会好好教导三弟。”
    三皇子随萧玥入朝一事传开来,崔贵妃自然十分欢喜,面对三皇子的不甘,她作为母亲心知肚明,只是不知该如何宽慰。
    而沈淑妃斜倚在贵妃榻上,闻言,嫣红的唇角缓缓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她伸出染着丹蔻的纤指,轻轻拨弄着案上一盆开得正盛的茉莉。
    她声音柔媚,带着讥讽,“咱们的陛下,终究是帝王啊……再能干的女儿,也是要防着一手的。更何况,咱们这位三殿下,可不是真的甘于人下之辈。”
    她想象着萧珑此刻的心情,那种被施舍、被安排的屈辱,那种急于证明自己的焦灼,如同最好的养料,滋养着她早已播下的种子。
    “去,把前儿内府新贡的那套青玉文房用具找出来,以本宫的名义,给三殿下送去。”沈淑妃吩咐道,眼中闪过一丝算计,“就说,本宫听闻三殿下即将入朝学习,聊表心意,望殿下勤勉用功,早日为陛下分忧,莫要辜负了陛下的期望才是。”
    她不需要多做别的,只需要在这种时候,送上恰到好处的“关怀”与“鼓励”,不断提醒萧珑他那尴尬的处境和他本该拥有的“潜力”,便足够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