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2284章 被拐卖的女人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2284章 被拐卖的女人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清晨的薄雾还没散尽,巴青县委招待所的院子里飘着煤炉的烟味。
    沈青云正弯腰把文件袋放进后备箱,夹克的下摆扫过车座上的地图,石窝村的位置被红笔圈了三个圈,边缘已经晕开墨痕。
    “沈书记。”
    张耀祖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压得极低,像怕惊飞了檐下的麻雀。
    他快步走过来,手里攥着张打印纸,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查到了。”
    沈青云直起身,晨光刚好照在他脸上,眼角的细纹里还凝着霜。
    “说。”
    他接过打印纸时,指尖触到纸张边缘的毛刺,像摸到了什么扎人的东西。
    “那女人叫杨群,户籍信息显示是咱们市临县的,十年前迁来石窝村。”
    张耀祖的声音抖得厉害,小心翼翼的说道:“但市公安局的同志查了,临县根本没有叫杨群的人,迁户材料上的公章是伪造的。”
    沈青云的目光落在“婚姻状况”一栏,“已婚”两个字被打印得歪歪扭扭。
    他突然想起昨天在土坯房里看到的那本《小王子》,书脊上隐约有个烫金的字母,当时没看清,现在想来或许是名字缩写。
    “被拐卖的。”
    沈青云的声音冷得像院角的冰棱,几十年的刑警直觉在这一刻骤然苏醒。
    他摸出手机翻出周雪的号码,却又按灭了,现在不是说这个的时候。
    “去把赵长河叫来,马上。”
    他对张耀祖吩咐道。
    张耀祖刚跑出两步,就撞见匆匆赶来的赵长河。
    县委书记手里还攥着个馒头,嘴边沾着点菜渣,看见沈青云的脸色,手里的馒头“咚”地掉在地上。
    “书记,出啥事了?”
    赵长河有点奇怪的说道。
    “昨天那个女人是被拐来的。”
    沈青云把打印纸拍在车盖上,铁皮发出沉闷的响,冷冷的说道:“户籍是假的,身份是假的,十年前就被胡大力拐到石窝村了。”
    赵长河的脸“唰”地褪尽血色,往后踉跄了两步,后腰撞在晾衣绳上,几件蓝布褂子簌簌往下掉。
    “这……这不可能!”
    他慌忙去捡地上的打印纸,手指抖得像秋风里的落叶:“胡大力是出了名的老实人,村里谁不说他疼媳妇……”
    “疼媳妇会伪造户籍?”
    沈青云的目光像淬了冰,扫过赵长河发白的脸:“疼媳妇会把一个懂法语的女人锁在土坯房里十年?”
    他突然提高声调,惊得院墙上的麻雀扑棱棱飞起:“昨天在她家看到的外文书籍,你当是村里小卖部买的?”
    赵长河的喉结剧烈滚动,从口袋里掏出手帕擦汗,却越擦越多。
    “是我失职,是我没查清楚。”
    他的声音带着哭腔,膝盖微微发颤:“沈书记,我这就安排人去救。”
    “等等。”
    沈青云按住他的肩膀,掌心的力量透过衬衫传过去:“石窝村宗族势力重,胡家是大姓,贸然带人去,怕是会激起民变。”
    他想起昨天村口那些老汉看他的眼神,表面淳朴,底下藏着警惕,便开口问道:“你准备带多少人?”
    “乡里派出所有二十多个警力,我都带过去。”
    赵长河的拳头攥得咯咯响,袖口的纽扣崩掉了一颗:“再不行就请县局支援。”
    “叫支援吧。”
    沈青云从后备箱拿出地图摊在引擎盖上,红笔在石窝村周围画了个圈:“让县公安局配合,多带一些人,分成三组。一组控制村口,一组包围胡大力家,一组守住村委会。”
    他的脸色严肃,认真的说道:“村长家是关键,他要是敢煽动村民,先拘起来。”
    对于这方面的事情,他是非常有经验的。
    警方在农村解救被拐卖妇女时经常面临重重困难,这是事实。
    从地理与社会环境来看,农村地区往往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村落分布零散。这使得警方行动的隐蔽性降低,解救队伍容易在抵达前就被村民察觉。
    同时,农村社会多为熟人网络,宗族势力盘根错节。被拐妇女的买主通常是村里的“自家人”,村民出于“护短”心理,可能会联合起来阻碍解救,甚至出现围堵警车、藏匿妇女的情况。部分村民认为花钱买媳妇是“家务事”,对法律缺乏敬畏,进一步加剧了对抗情绪。
    被拐妇女自身的处境也增加了解救难度。
    许多妇女被拐卖后长期遭受暴力控制,心理创伤严重,对外界充满恐惧。她们可能已生育子女,在“为孩子着想”的传统观念束缚下,对解救产生犹豫甚至抵触。
    此外部分妇女被拐时间过长,与原生家庭失去联系,缺乏独立生活的技能和勇气,担心离开后的生存问题,从而拒绝配合解救。
    法律执行与地方保护主义的冲突同样不可忽视。一些偏远地区存在“民不举官不究”的惯性思维,基层治理力量薄弱,对拐卖行为的打击力度不足。
    个别地方甚至将买主视为“解决光棍问题”的受益者,暗中纵容此类行为。
    当警方开展解救时,可能遭遇当地势力的软抵抗,如拖延时间、虚报信息等,导致解救时机被错失。
    信息不对称也是一大障碍。被拐妇女的求救信号难以传出,外界对具体情况的了解往往滞后。即便接到举报,警方也需耗费大量时间核实信息,而村落内部的“攻守同盟”会让调查取证变得异常艰难。
    这些困难的破除,需要法律宣传的深化、基层治理的强化,以及对被拐妇女后续安置体系的完善,唯有多管齐下,才能逐步消除拐卖行为的生存土壤。
    当然。
    在沈青云看来,其实最大的原因还在于,对于那些拐卖妇女的买家和帮凶们,惩处力度不够,让他们有了以身试法的勇气。
    赵长河这边,听到沈青云的布置之后,点头如捣蒜,正要拿出电话给县公安局打过去,却被沈青云给叫住。
    “记住三点。”
    沈青云的目光扫过他慌乱的脸,一字一顿地说道:“第一,必须保证人质安全,杨群和孩子不能受一点伤。第二,胡大力要活的,我要知道这十年还有多少被拐来的女人。第三,遇到暴力抗法可以鸣枪示警,谁敢动就开枪,责任我担。”
    最后几个字像石头砸在地上,赵长河猛地站直了,腰杆挺得笔直:“保证完成任务。”
    他转身往办公室跑时,皮鞋在水泥地上划出刺耳的声,像在追赶什么。
    沈青云望着他的背影,弯腰捡起地上的馒头扔进垃圾桶。
    晨雾渐渐散了,阳光照在车身上,反射出刺眼的光。
    他摸出烟盒抽出一支,刚要点燃又想起什么,昨天在杨群家看到窗台上有个掐灭的烟蒂,不是旱烟,是带过滤嘴的,说不定是胡大力抽的。
    “书记,要不要跟去看看?”
    张耀祖递来瓶矿泉水,瓶身凝着水珠。
    “在这里等。”
    沈青云靠在车边,目光望向石窝村的方向:“去早了反而添乱。”
    他突然想起杨群昨天看他的眼神,恐惧底下藏着一丝恳求,像溺水者抓着浮木。
    “告诉食堂留三个人的早饭,多备点热乎的。”
    沈青云淡淡地说道。
    虽然不知道真相如何,但沈青云可以百分之百的笃定,杨群和胡大力之间的关系,一定不可能像村长胡老实说的那样。
    甚至于。
    这个胡大力的身上,可能隐藏着更多秘密。
    当然。
    这只不过是他的猜测,并没有证据。
    这种猜测的原因,是因为沈青云前世今生从事多年的刑侦工作,让他对于这方面的东西,有着异乎于常人的直觉。
    还有就是,杨群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孩子学法语这件事,也让沈青云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不管怎么样,等人带回来之后,一切真相就会大白于天下,沈青云相信,一定有什么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存在。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