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第一百七十四章人生首站(第1/2页)
那一夜,王将军睡得很安然,因为多年来的故乡梦终于圆满地实现了。吃过早饭,老将军跟几个儿女说了,我们今天好好休息一天,等身体精神完全恢复了,我们上马伏山顶游览一天,让你们玩个够,好好观赏马伏山的美景。年轻的后生们被王将军说得心都痒痒的,巴不得马上就上山,先参观那经历过一次又一次战斗的古战场遗址。
游览马伏山,孩子们等了一天,大家都铆足了劲头。可出发前,王将军临时改变了计划。他说,我们首先要去参观马伏山下的军部遗址。***问:有多远啦?
王将军说:就几里路。那是我们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一定要去。
一大路人从从翘石咀下坡,来到冉家衙门口,走了半小时的平路,就来到了马伏山南面山脚下,一个叫三湾岩冉家院子。这是普通的农家大院。坐北朝南,三合面结构,砌满石坝的大院子,木板壁子,木架青瓦房,一楼一底。这里离大路有一百米,出行方便,又相对保密。背靠马伏山,森林茂密,一旦有紧急情况,便于撤退山林,钻进密林中事先准备好的山洞,那寨子就是隐藏处之一。
王将军介绍道:这里就是我带你们来参观的第一站。也是我参军第一站。你们看,石碑上的字写的什么?
这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红三十三军初建时的军部遗址”字样,一看石碑,大家就明白了,为什么王将军要带大家来参观。
王将军回忆自己参军时的情景,自今历历在目。当时,那冉家地主派人到处寻找他。我最开始藏在后山的林林子里,靠吃野果充饥。后来趁夜色逃下山,出了村子,在翘石咀下面的林子里躲了一天。他最后想到了冉家衙门那位私塾老师,自己在他那里读过两年书,因为家庭贫穷,没有继续念下去的资本,于是恋恋不舍离开了冉老师。这是另一个村子,只有冉老师认识他。所以他悄悄潜入冉老师家。
冉老师看他那逃难的样子,满脸脏兮兮的,衣衫褴褛,心里好痛心。一个十六岁的青年,被这个社会折磨成这个样子,不能再这样混下了。他一边叫家属立即做饭,一边跟孩子谈心,试探他今后的路怎么走,老是这样躲躲藏藏,迟早有一天要把自己玩完。冉老师对邻村的冉家有一些了解,毕竟也是一房人,只是因为身份不同,便没有多来往。
总算有了一顿饱饭,他狼吞虎咽地吃下,还喝了凉水解渴。冉老师对自己过去的学生爱护有加,吃饱了,再给他找了一套自己的衣服穿上,个子差不多,很合身的。冉老师还学会了简单的化装,还装扮成一个中年人,这个时候出去,一般都不会认出他来。
冉老师准备了一些必要的行李,带着学生出发了。小王有些不解地问道:冉老师,你这是要把我带到哪个地方呢?
冉老师微笑着说:你放心,我不会害你的。
小王说:不不不,老师,我不是哪个意思。
冉老师说:等你到了那里,就知道了,一个改变你人生命运的好地方。
冉老师带着化过装的小王,没有走大路,而是沿着林子与庄家地,抄羊肠小道,一步一步接近目的地。
王将军问孩子们:你们猜,当时,冉老师把我引导出来,领到哪个地方吗?
孩子们你看我,我看你,都答不上来。王将军站在这石坝的边上,执着不远处那个院子,说:就是靠路边的那个老院子,就是冉老师作为马伏山地区的地下党,为红军队伍输送新兵的联络点。我是冉老师把我带来秘密参加红军的,这个大地方叫三湾岩。
孩子们豁然开朗,原来这是就老人革命人生第一站。这里对王将军来说,是多么重要的地方。
这马伏山下的三塆岩就是王将军青年时期第一次离开老家参加革命,驻扎最早的地方,进入红军队伍,表现好,立场坚定,工作积极,很快就加入了团组织,被列为培养对象。这里离老家不远,对马伏山复杂地形熟悉,常常做向导,给部队行军给首长带路。他记得最深的的一次,就是首长虎口脱险。
那一次,正是红三十三军刚成立不久,为杨柳关阻击战,反国民党军队六路围攻的关键时期。小王随着部队首长王军长从前线视察返回司令部,来到三塆岩附近的一条小路上,忽然听见一声枪响,走在最前面的小王举手一招呼,后面的马上就停止了步伐。立即钻进庄稼地附近的一片林子,悄悄地躲藏起来。直到没有了动静,才继续赶路。没走多远,从林子里走出了十多个戴着黑色乌鸦帽子的士兵,他们是刘存厚部队在四处搜查革命人士的士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一百七十四章人生首站(第2/2页)
怎么办,足有一个排的人,红军指战员怎么能够躲过他们的追击呢?小王想了片刻,马上请王军长在警卫员的守卫下立刻钻进林子,自己继续向前面跑了一段路,吸引敌人来追他,减轻首长的压力。
狡猾的敌人知道了意图,一方面继续追击小王,还不断地放枪射击,把他也吓得几乎没有把握逃出敌人的雨点般的子弹,估计这次凶多吉少。但他顾不了那么多,为了首长的安全,他只能一直向前,能拖住多少敌人就尽量拖。大部分敌人钻进林子寻找首长的踪迹。
他估计首长离开路边钻进马伏山深处的密林有一段了,于是才气喘吁吁地钻进路边的森林,跟敌人兜圈子。他象野兔一样,在茂密的林子里穿梭,把那几个乌鸦帽弄得晕头转向,只好跑出林子,回到路上。
按照以前准备好的预案逃生路线,小王来到一个山洞附近寻找王军长。可一直没有等到首长。他又累又急,却不知如何是好。他决定主动寻找首长。他用口哨装出布谷鸟的叫声,却没有响应。他在往深处走走,大约又找了一里地的地面,边走边装鸟叫。十几声布谷鸟鸣叫后,终于有回应了,心里那块象石头一样的东西才落地了。
老天有眼,当那些敌人围住王军长后,有带队的喊道:不要开枪,要抓活的回去领赏。敌人还笑着说:兄弟们,咱们这次发大财了。王军长属虎,他急中生智,便老虎发威时的吼声,大吼几声,让那围攻的敌人闻风丧胆。带队的敌人被吓得屁滚尿流。在这昏暗的树林里,他眼睛花成了一团,连眨几下,大声喊道:我看错了,那不是人,是一只大老虎,快跑!快跑!
追兵不追,作鸟兽散,狼狈逃窜,惊慌失措地逃出了森林,让首长一行莫名其妙地脱险了。不知是天命不可违,还是属虎的首长自带杀气,就这样传奇般地自救了。
这次任务陪护首长行动,临危不惧,机智勇敢,第一次记功了。这就是王将军站在冉家大院石坝里,声情并茂地给身边人和亲人们讲解的亲身经历。那是他在马伏山下的三塆岩第一次遇险,也是第一次立功。
在王将军陷入沉思时,大家都没有一人说话,深怕打断他的心潮起伏,浮想联翩。此时,从屋里慢吞吞地走出来一位白胡子老人,手里杵着一根龙形拐杖。终于在这里见到主人了。
王将军走前去,问道:老哥贵庚呀,还这么强健?
老人做了一个八字手势,吃力地答道:今年八十八岁。
王将军称赞说:不简单啦,比我整整大十岁,还没有利索,贵姓呢?
老人说自己姓冉,是这冉家大院土生土长的守护人,一辈子就窝在这里没有出过门。他仔细打量了一番,说:你现在还穿着军装,应该是什么大领导吧?
陪护人员说:老人啦,他就是马伏山的王将军啦,你难道没有听说过吗?
老人眯了一下眼睛,再认真地看了看王将军说:我想起来了,想起来了,你刚来,不是还跟我搭过铺,一起睡过几晚上吗?
王将军也想起来了,上前拥抱老哥说:你就是冉从军,军哥吧,你好哇!
将军小儿子王少军问父亲:你那位冉老师是怎么说服你参加红军的?
王将军回答道:你说,我要是不参加红军,不去为老百姓打天下,要是被冉地主抓住了,还有活路吗?
王少军说:你这么说,我是否可以理解为,你当时也是被形势所逼迫参加红军的,是吗?
王将军说:那倒不是。冉老师跟我讲革命道理,让我对***的工农红军有了深刻认识,志愿参加红军的。
王少军再问:那冉老师后来怎么样呢?
我离开马伏山,与冉老师分手后,我就在部队进行了艰苦训练,参加了一场又一场战斗,转战南北,东奔西跑的,再也没有见过我的恩师了。
王将军站在冉家院子的石坝里,久久不愿离开。他在这坝子里参加过好多次训练,也在这屋子里驻扎过,为首长站岗,放哨,送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