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第一百七十三章重见神石(第1/2页)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艰难跋涉,攀登蜿蜒的山路,终于登上了马伏山的第二个险峰——翘石咀。王将军站在高地,缓缓地转身,向四周远望,回想起自己离开家乡的情景。他拼尽全身力气,大声吼道:马伏山,我回来了!我回来了!我回来了!
山谷回声:我回来了——,我回来了——,我回来了——
大家都惊呆了,王将军老泪纵横,汗水,泪水,合二为一。
王将军不顾大汗淋漓,再加把劲,五分钟后,就爬完了最后一个陡坡,终于进入了安子坪那块五亩大的稻田边,马伏山那座形似战马奔腾的山崖下。
家还是那个家,人却不是那些人。跟自己小时候一起玩的伙伴们剩不了几个,大多孩子因为无吃饿死,无衣冻死,无药病死,都夭折了不少。比将军小五岁的小弟弟也头发花白,两鬓如霜,额头皱纹纵横。好在侄儿侄女一大群,让他特别高兴,都一拥而上,围住远方第一次赶回来的长辈,从未见过的亲人。兄弟倆相拥而悌,热泪盈眶。
王将军最想做的,就是要喝几口屋后那口老井的凉水。将军唯一的兄弟王田最理解自己的大哥,早已安排幺儿子从老井里跟大爹端好了一盆清甜的凉水。王将军的秘书立即从行李包中取出了部队专用的绿色洗具缸,先试饮了一口泉水。不久,王将军美美地喝了两口凉水,赞不绝口。连声说:舒服,舒服,还是那个味。
王将军没有直接进屋坐下,而是先在老屋的四周转悠,子女们和侄子们跟在后面,没有说一句话,深怕打断他绵绵的思绪,他激动地说:变了,变了,大变了,差点都不认出来。
这山上一股又一股的凉风吹来,让王将军汗水散尽,好惬意的。他时而眺望远方,看看河边,眺望遥遥相对的尖峰关,巍峨壮观。山还是那座山。他在转身,仰望后山,端详正南方的玄武位,久久不能平静。好像战马的马伏山最高峰,没有变,仿佛还依然守候着自己的家乡。
王支书征求王将军的意见,什么时候吃午饭。王将军想了想,再等等,我还要看一看。王田知道将军大哥的意思了。他陪大哥从屋后绕小路来到一块稻田边,看看那块四四方方的将军石。那巨石还蹲在稻田里,没有越位,连青苔也没有一点,干干净净的。王将军看着那神石,好久,好久,不愿离开。他看着神石,思绪万千。他突然想起了自己的母亲,还有父亲,等亲人。他让王田兄弟带路,自己要到父母的墓前看看。
王将军来到屋后的草地里,找到去世不久的母亲和父亲的墓地,流泪了。按照马伏山的老规矩,跪下来,跟父母磕头作揖。说自己对不起二老,为了革命工作,没有尽孝,请原谅孩儿。
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作为革命者的父母,他们的在天之灵一定不会责怪王将军的。
这两件事他必须要先做,不然这午饭他吃不下去,心不甘。
王将军与乡亲们一起吃起来。他吃得最香的就是腊肉炒红薯粉,麦子油炸粑。还有新鲜玉米包,用桐籽叶包成的三角形粑粑,又软又田,他都连吃了两个,还是那个味道,这就是马伏山的原汁原味。
中午,按照王将军习惯,中午该午休了。老乡们早就有安排了。头一天就把王将军儿时与小弟王田住那间小屋打扫干净了,床还是那张老木床。被子毯子和枕头是全新的。在老屋里,歇息,可总是睡不着,他总是想起半个世纪前的事,一幕幕,仿佛就在今天,就在眼前。将军妻子陪着他,看他兴奋的样子,劝他道:你都走了大半天的山路,眯一会吧。
王将军说:我当然想打个盹,哪怕是几分钟,可往事一幕幕的,象放电影一个,展现出来,太激动了。
下午,王将军在王队长等乡亲的陪同下,在安子坪四处转转。他们经过一片楠竹林,登上几步石梯,就是一块石坝,里面是三合面的老木屋。他站在石坝上,突然在脑海浮现了一个画面:那是一场婚宴,大地主家办大喜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
那姓冉的大地主派人四处寻找小王,扬言要好好收拾他。王将军在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仇恨旧社会的种子。
王将军想起小时后在这冉家大院里的一些遭遇,铭心刻骨。虽然这冉家的主人早已作古,但他留给自己的永远是个噩梦,一个旧社会的残酷无情的真实写照。在逆运中,在惊慌失措中,离开了这安子坪,离开了天天都能见到的神石,方能有机会参加了红军,真是“祸兮福所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一百七十三章重见神石(第2/2页)
王将军说起这冉家院子的往事,让王支书想到了村委会的冉主任。他就是到处寻找小王的那位大地主的孙子。冉主任走到王将军的跟前,红着脸,结结巴巴地跟王将军道歉:王将军,对不起,我替我死去的爷爷真诚地说一声,对不起,他们把你害苦了。大人有大量,你就原谅我们冉家吧。
王将军却说:那是一个时代的悲剧,那是一个社会的不公,那不是个人的问题,就是记账也不该让后代来还账。都过去半个多世纪了,我们只能把新旧社会作比较,鼓励大家向前看,而不是去说道个人的恩恩怨怨。
王支书连声说:对对对,王将军说得太好了,我们都要往前看,不去翻旧账了。过去的让他永远过去吧。
王将军来到王队长家门口,问起王队长的家庭,王队长如实介绍了自己的家人。他先介绍了自己。王队长以前在二十多岁就做了全乡最年轻的大队干部,因为妻子是地主子女,便降为队长,一直当到现在。女儿王丽,跟本队的知青结了婚,现在住在县城里。女婿当了一个局的副局长。幺女不好过,远嫁到河南一乡下,因为幺女婿爱喝酒打牌,好吃懒做,两人性格不合,已经离婚回来,住进县城,靠做点小生意维持一家四口人的生活,很多时候靠大姐支持。独生儿子结婚成家后,也住进县城,在一家企业做保安,媳妇在企业打工,维持四口人的生活。我们老两口还年轻,务农为生,有时候,进城顺便给三个子女带点土特产。
王将军称赞说,你一家还可以,三个子女都进了城,叫他们好好干,争取扎下根来,让后代也做城里人,过着美满的日子,幸福的生活。我们老一辈人吃苦也没有白吃。
王将军还问了一下王支书的家庭情况。王支书伸手了山下一公里外的那片梯田,说那田边的那个独家小院就是自己的家。大孩子是个儿子,在本村小学读完小学到初中,没有考上高中,就回家务农一年,个子长高了,就跟老乡们一起到广东沿海打工了,一年还能够跟家里寄回一两千元,打杂开销足够了。小的是女儿,现在正在读高中,成绩还可以,但愿她再努力一些,考上大学,就让我们满足了。
王将军也夸他说:儿子有孝心,开始寄钱回家了,女儿学习刻苦,争取靠个大学,更是好事,鼓励她加油。
王将军带着第一次回到马伏山老家的妻子和孩子们,认真地讲解了马伏山的沿革。马伏山位于四川省是大巴山重要组成部分,属东北至西南走向的山脉,横跨我县与城口县交界区域。该山民间俗称“马伏山“,书名为大团包,主峰海拔1268米。相传天庭弼马温孙悟空管理天马时,醉酒失职,一匹天马趁机降落在此处伏卧沉睡,故得名“马伏山“,民间传说称此马需沉睡8000年方能苏醒。这传说给马伏山布上了一层神秘色彩。行政区划上,该村在历次行政调整中均保留“马伏山“相关命名。
山脉可分为四个自然区段,即马头、马颈、马背及马尾四个部分。以一匹马的四大部分来形容这座山各段大山,十分形象。从山体发源的小溪过境,形成柳树成荫的沿岸景观。
王将军还讲了,山顶上有老寨,有新寨,都是古代发生战争时,用于驻军打仗的,那些大石头几吨重,不知古人们是怎么搬到悬崖边的,真是奇迹,一直都是谜团,我小时后跟随大人上山砍柴,爬山多次,走遍了上面的坡坡坎坎,还有一片一片的平地。
孩子们越听越入迷,都好奇地说,想尽快登上山顶,去看看那些寨子,到底有多神秘。
王将军还讲了,在山脚下,沿东走三里路,上山有一条必经之路,悬崖处,有一个洞,可以容纳上千人,古时候那些驻军看中这个易守难攻的天然岩洞,用石条砌成了一间间屋子。这个地方被当地老百姓称为“新洞塆”。
孩子们对这个这个神奇的古战场遗址产生了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