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题记:一岁的《河右晚报》准备甩掉包袱轻装上阵,部门重新划分,李锋芒动脑筋顾及自己与两位老部下,这些都不是他喜欢的,只是人在江湖,必须如此罢了。接下来他开始了一个持续半年的采访,为此他被关到一个破屋子三天就喝了一瓶水,为此一名县委书记拍案而起。
——————————————
不要大报的人——这好似冒天下之大不韪,好比儿子成家另过后跟父母断绝来往,更难听的话是“翅膀硬了,另立朝廷。”
为此,孙继全在河右日报社党委会上舌战群儒,为了晚报未来发展,他不惜拍桌子,最后一把手胡添翼拍板:支持晚报工作,支持晚报自我发展,关键时刻可以采用非常手段。
就在这次党委会上,河右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胡添翼点名表扬了李锋芒:晚报那个叫李锋芒的记者很了不起,我是他的粉丝,老孙你问一下,他要想来大报发展,我亲自给他办手续。
孙继全笑了笑说国家电视xx调查栏目挖了他半年,他是一再拒绝,除了天分、努力,这孩子重情义,我建议这事不提也罢。
对于原来和右日报社过来的人,这一年也没有觉着自己实现了什么,钱赚得少了,官也不是个官,还累个半死,所以回大报他们大多没意见。摄影部主任葛伟是唯一不想走的,他在晚报发现了自己久违的活力,于是给田禾、李甫表态,不当主任做个普通记者也要留下。
留一个就不是全盘否定,晚报编委会最后确定,葛伟以普通员工身份参加竞聘,这个人虽然没多大本事,但为人厚道,且对照片后期制作很有研究。
元旦后第二个周六,晚报全体到了龙脊市城边的一个会议中心,这里原本是个大水库,龙脊市煤运公司投资,沿着水库打造了这么一个会议中心,田禾也不知道想的啥办法,管吃管住管会议所有开支,七十余人,每人一个房间。
胡添翼来参加了动员会,他激情洋溢的讲了话后离开,然后按着报名顺序,十大部门主任副主任竞聘开始。
李锋芒没有报名,尽管私下有人议论他这是摆谱,但内心确实不想当这个主任,田禾跟李甫也没给他做工作,于是新闻特稿部主任副主任报名竞聘是空缺。李锋芒跟黄长河与赵晨阳沟通过,希望他俩竞聘这个主任副主任——黄长河说共进退,你不报我就不报;赵晨阳正色说李首席啊,我可领导不了你。
至于其他人呢,都知道自己肯定不可能当这个主任,李锋芒像一座大山巍峨站在哪儿,有想竞聘副主任的可是打听到李锋芒没有报名,也就作罢。黄长河跟赵晨阳心知肚明,这是李锋芒的聪明之处,他知道自己就算不报名也是主任,副主任如果放开竞聘,就不一定是谁了,只有都空缺,私下去做工作才能轮到他俩。
这确定是李锋芒不报名竞聘主任的原因之一。
整整一天,走马灯般二十多人上台,李锋芒规规矩矩坐在台下,认真听,认真投票,打没打过招呼他只认能力,其实晚报运行一年,谁的斤两都也心里有数。
当晚连夜开编委会,第二天早饭后宣布了竞聘结果,葛伟仍旧当选摄影部主任,而新闻特稿部由于无人竞聘,编委会决定李锋芒任副主任(主持工作)。
十个部门新当选的主任副主任参加了编委会扩大会议,就接下来的双向选择提出要求,宁缺毋滥,田禾点了三个记者的名,其中一个收受被采访对象财物,夸口在《河右日报》发整版表扬稿,后来对方举报,虽然退了财物,但这样的人没有道德底线。
还有一个实在是笨,是真写不来稿子,部门主任让他去采访一个事情,挺有意思的一件新闻——说山村有户人家养的母猪跑进山里,于是跟一群野猪生活了一段时间,后来又跑回来生了一窝猪崽,这些猪崽优于普通猪崽,长得快肉质还好,于是这家人每年都把自己养的母猪赶进山里。他回来憋了半天,就写了个标题:“野猪糟蹋家猪,杂种形成产业”
第三个就是来自江中市陵县那个经济部记者,李锋芒第一次故意搭乘假出租车,听到口音想起的就是他。田禾说这个人写稿子没问题,但为人太过糟糕,居然借遍了晚报,听说三分之二的人都借给他钱了,如果他是遇到事情,我也借给他,可是他就是好吃懒做,给每个人张口只要十块八块,并且从来不还钱,就这几块钱谁又好意思给他讨要呢。
这样点名好似就是唠嗑,但主任们谁也明白,就是你要选择你的部下,不但要看能力,还要看人品,这样的人你自己掂量吧。
上午十点开始报名,随后各个主任在自己房间开始谈话,下午三点填写完毕双向选择表格。
报名来特稿部的除了黄长河与赵晨阳,多了三个人,敢来的都是觉着自己写稿子不含糊,那三个“奇葩”肯定不敢报名,也确实是河右晚报采访部门涌现出的新力量,李锋芒照单全收:马明自他熟悉,摄影过关,文字能力也在不断提升;洪启明是热线新闻部发稿最多的,很敬业也能吃苦;刘兴是社会新闻部过来的,李锋芒对他写的一篇小区物业调查赞誉有加。
双选结束,那三个“奇葩”落选,晚报编务会并没有马上宣布辞退,而是让到广告发行部门,算是仁至义尽,但脸面上问题,除了 “写猪者”去了发行部,其余两位直接就走了。
说起来,戎建立这人就是不聪明,他居然接收了这俩人,《两江都市报》并不是人手奇缺,这样做无非是给《河右晚报》难堪:你没人情味,我有。
对于这个事情,田禾跟李甫一笑了之,孙继全“哼”了一声:自取其辱在后头。
一年后,那个到处借钱的家伙,依旧是恶习不改,继续向两江都市报社所有人借钱,居然借到戎建立头上,他忍无可忍直接开除了事;那个收受钱财的涉嫌敲诈被公安部门逮捕,这是河右媒体记者诈骗第一案,戎建立灰头灰脸到处认错做检查,《两江都市报》受此影响,一蹶不振。
新部门各自召开会议,新闻特稿部本来是设立一名首席记者,李锋芒给编委会说我们没有副主任,请求设立两名,李甫明白黄长河跟赵晨阳是难取舍,就点头说可以,田禾私下给黄长河说:你的主任是个能人啊。
不竞聘主任,就是不想外人染指副主任,自己副主任主持工作就可以多要一个首席名额,于是黄长河跟赵晨阳都能顾及——李锋芒不觉着这是权谋,他在河右医学院当学生会主席期间,深受各部部长不团结之苦,家和万事兴嘛。
争取到名额他没吭气,部门再选,他说大家投票选一名首席记者,再备选一名,结果黄长河跟赵晨阳都是五票,李锋芒很欣慰,六个人的部门,这俩伙计都投了对方没选自己,太熟悉了,字体一目了然。
返回报社,三名新来的搬了办公室,李锋芒坐到了主任的位置,就像老师在讲台看着下面的学生:主任的桌子不但大一倍,且是独立在其他办公桌对面,电脑屏幕也要大一圈,且只有主任的电脑可以内外网并存。
随后晚报编委会要求召开新部门的第一次会议,分管领导李甫参加了特稿部会议,但他坐到沙发上就说了一句话:我带着耳朵来的,没带嘴巴,李主任开始吧。
李锋芒没有坐在主任位置上,而是让大家都把椅子拉出来,围坐到茶几周围:“欢迎新来的三位,以后就在一个部门共事了,长相守就得交心,这个会议结束后就没有什么老的、新的,也没有主任、首席,除了多工作多付出,咱们部门没有特权。”
“说实话,我不喜欢当主任,一直认为记者是个纯粹的岗位,但没办法,(指了指主任位置)坐到那里就得多操这么一份心,希望各位能齐心协力,让我少操心多写稿子。”
自创刊开始,河右晚报社的采访部门主任副主任是没有写稿任务的,主要是部署采访、初步编辑本部门记者提交的稿件:修改、做标题、归纳,去虚补实,策划重大采访等。
李锋芒说咱们部门都写稿子,我要经常去采访,马明自先以配图为主,但要继续努力提高文字能力,其余人员也不分口,除了必要的策划分工,各自自由发展。
“我跟两位首席轮流值班,每人一天太琐碎,也容易打断采访,这样吧,每人一周,长河跟晨阳有没意见?好,那就每人一周,有事情可以调换。”
“各位,《新闻学大辞典》对特稿是这样解释的:‘特稿就是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等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形式。’简单的说就是通过文字深入揭示事物本质,把问题说透彻的报道。它是一种有深度的新闻报道,可分为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预测性报道、服务性报道、人物特写等,按这种定义可知除消息以外,一切新闻报道皆为特稿。 ”
“各位不要以为简单,好像天高凭鸟飞、海阔任鱼跃,特稿之所以叫特稿,就是因为特殊,特别,普利策评奖的条件是:‘除了具有独家新闻、调查性报道和现场报道的共有的获奖特质外,特稿主要是考虑高度的文学品质和原创性。’”
李锋芒看了看李甫:咱们部提倡短会,有事说事,没事就去找题,去采访。李总,您说两句吧?
摆摆手,李甫站起来:进来一句,出去一句——今年你们部门完不成六十个头版头条,明年撤销。
看着李甫出去,洪启明吐了吐舌头:平均每周一个头版头条,这任务可不轻。
黄长河笑了笑:多吗?你知不知道去年咱们主任一个人写了多少头版头条,二十八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