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一百二十四章 染指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一百二十四章 染指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题记:继续自己的正面报道,李锋芒过年前去了屯里县一个山村,这里有一位师范毕业的女教师,八年坚守一个山顶小学,青春年华待在深山,就是因为爱孩子们。李锋芒没有想到这个正面报道最后会演变成批评报道,引发诸多事情的批评报道,因为这个女教师第二年暑假跳崖了。
    ——————————————
    部门开完会后,李锋芒单独把黄长河跟赵晨阳留下,他说了两个事:不是咱们仨一个部的时候了,但部门管理还是咱们仨,你二位也是首席记者,是领导了,长河把部里日常采访抓起来,晨阳你比较细,把部门的财务这块弄了。
    另外,多多关注一下办公室的传真。
    都愣了,黄长河说咱们办公室没有传真啊?李锋芒笑了笑说是咱们报社的办公室,社长办公室跟总编辑办公室合并的那个办公室,仇普光那儿。
    李锋芒接着说每天他们会收到十多个传真,有些指名道姓的人家都分下去了,剩下的呢里面有很多有用的线索,告状的、叫屈的、说工作的、求表扬的,从这些里面找,有亮点的。
    “也不用多说,发现有用拿回来琢磨,”李锋芒拿起一张传真纸,这就是我找到的,你俩看看有什么价值?
    这是他在办公室一堆传真件里检出来的,原稿是一首诗歌,是屯里县一位文学爱好者写的,主题歌颂一位山村女教师,但估计是副刊部看不上,于是扔入废纸堆。李锋芒看了看诗歌写得确实很业余,但这位作者肯定去了山村多次,对这位女教师有很多描述。他随即就给这位作者留的电话打过去,对方很热情,对于省城报纸的主动电话更是激动得语无伦次,李锋芒没有讨论诗歌,而是直接就问了这个山村女教师的事情。
    确实都有新闻敏感,黄长河跟赵晨阳异口同声,这位山村女教师有写头。点头,李锋芒说明天我就去采访这位女教师,长河你值一周班,新来的多鼓励,热情肯定有,但你要指导他们莫走偏。
    黄长河跟赵晨阳互相看了一眼,赵晨光说主任,我俩得请您吃饭,为我们这个首席您费心了,竞聘主任不报名……
    李锋芒摆手:不说这些了,跟你俩相处融洽,所以这样做也是为我自己,兄弟们之间不用谢,我明天一早出差,今晚回村里陪陪姥姥姥爷,干活去吧。
    晨阳你给我订一张明天上午去屯里县的火车票。看他俩仍旧看着自己,意思是一顿饭得吃,就笑着拨了个电话,通了后说姥爷,我晚上回去吃饭,文秀也回去。
    三孔窑洞样子的房,东边一间姥姥姥爷住,李锋芒跟张文秀住西边,中间当了客厅,基本没事李锋芒跟张文秀都过去,为联系方便装了部电话。
    黄长河跟赵晨阳看李锋芒是不去吃这顿答谢饭,也就各自忙去了,他们知道李锋芒这个主任是早晚的事情,而后副主任肯定也会替他俩争取。
    部门的事情理顺,李锋芒继续自己“正面的报道”,马上就要放寒假,屯里这个事情就提上了日程。
    北江市是河右省最偏远的地市,屯里县是北江市最偏远的县,地处深山峡谷,是河右省十五个国家级贫困县之一,但是最穷的第一。这里耕地少,山高林密,连县城人口在内也就二万余人,交通不便,没有工业,主要靠林业、畜牧业支撑经济。
    上次过来采访假辣椒,是屯里县比较富裕的乡镇,这次这个地方,李锋芒查了介绍,是屯里县最穷的乡镇。
    在火车的颠簸中,李锋芒逐步整理出这次采访重点:在一个非常贫穷的山村,一位来年轻的山村女教师,坚守这里八年多,十八岁到二十六岁,青春最好的岁月,她拥有怎样的精神家园?当地的反应与获得又如何?
    这位笔名叫松涛诗人工作单位在乡里文化站,也就是这位山村女教师支教所在的乡,当听说李锋芒要去采访,很真诚表示欢迎,并说一定去接站。
    午饭盒饭,晚饭方便面,火车在凌晨时分抵达屯里县。
    已然深冬,山区更是冷风呼啸,直入骨髓。李锋芒走出车站,将羽绒衣拉紧正准备找个小旅馆对付到天亮,这时候有个中年人走过来:“你是李锋芒老师吧?”
    李锋芒愣了下,马上猜出来这是诗人松涛,果不其然,这位松涛自李锋芒打过电话后,每个晚上这个点都到车站溜达一圈,省城来屯里县的火车就这唯一一班,就这个点。由于单位竞聘耽误,电话是上周打的,也就是说松涛每晚半夜来了七八趟了。
    李锋芒深怀内疚,因为看到站时间是凌晨就没敢通知人家,原计划明天早晨再联系。松涛伸手拿过李锋芒的包:“这叫什么话?我说了接站肯定就接站,跟几点到有什么关系?”
    李锋芒搓着手问松涛,县里宾馆还有房间吧,我上次住过一次,好像没多少人呢住,走,咱俩开个房。松涛又是一句:“这叫什么话?来屯里县让您住宾馆,以后还能有朋友吗?”
    哪,住哪?
    “我家啊!尊贵的客人来了不回家去哪儿?”
    您家不是在乡里吗?
    “对啊,我跟您说过。不远,三十里就回去了。”
    说话间来到一辆摩托车跟前,李锋芒心里热乎乎的:“这十多天您每天都是骑着摩托车来等我?”
    松涛嘿嘿笑:“对啊,我想打电话又不知道您号码,只能傻等,这不也等到了嘛!”
    李锋芒很不好意思:“要知道这样我当时就该把手机号码告诉你!”
    松涛像捡了个宝贝:“您拿手机了吧,来,我用下!正发愁这么晚去哪儿给家里打个电话呢!”
    李锋芒赶紧把手机递过去,松涛摆弄了一下又递回来:“你打你打,我弄不了,”随即报出家里电话号码。
    李锋芒摁了拨出去又马上挂掉,再加上当地区号重拨了一下,很快对面一个大嗓子女声:“谁呀?”李锋芒赶紧递给松涛。
    “我。我接到《河右晚报》李老师了,你把我挂在屋后的羊肉给炖上,再拾掇俩菜,一会就回去了。就这,李老师的手机,贵巴巴的,挂了。”
    李锋芒知道再客套就变成虚假了,因为无法拒绝。只能暗自庆幸自己这次来带了几本诗集,并且让李甫在自己的作品上签了松涛的名,这样的礼物对于一个山区的文学爱好者,应该是最珍贵的。
    摩托车轰鸣,李锋芒坐在后座上,刚开始抓着后面钢架,但太冰冷,再加上很快到山路,崎岖颠簸,不由就搂住了松涛的腰。
    仿佛跌进了黑暗中,没有路灯没有星光,就是一团一团的黑雾在摩托车微弱的灯光下无穷无尽。松涛很娴熟的驾驶着车辆东拐西拐,偶尔听见一块石头被弹起来,但听不到落地的声音。
    三天后,李锋芒再走这条路,步行都腿软,路左侧紧靠山崖,路右侧就是几十米的深渊,而所谓的路宽度就一米五左右,应该是附近山民放羊放牛踩出来的自然路,杂草丛生,坑坑洼洼。
    这是善良的松涛选择的近路,因为他看李锋芒又冷又饿,唯恐怠慢了这位贵客。
    四十分钟左右,摩托车下了个坡拐进一条街道,李锋芒的眼睛适应了黑暗后也能辨认出两边是些房屋,在街道尽头有栋房子门口亮着灯,不由张口问:“到了吧?”
    声音根本没有发出去,他才发觉自己嘴唇都冻麻了,不由想在前面骑车挡风的松涛该冻成啥样了。不容多想摩托车已经停下,松涛熄火等李锋芒从摩托车后座下来,再支起车先伸手揉了下嘴唇:“冷了吧?进屋喝一杯就好了!”
    李锋芒也学着揉一下嘴唇,生疼生疼,但确定说出了一个字:“冷!”
    这时候房门推开,热气扑面而来又迅速不见:“快进屋,快进屋,数九后,这鬼天气是越来越冷了!”女主人的声音高亢有力,尤其是在寂静的山村夜里,但李锋芒却突然有了回到靠山镇雕凹村的感觉,也许这正是田禾总说他有乡土情结。
    一个大铁桶里柴火正旺,火上有个锅里咕嘟咕嘟在煮肉,李锋芒脱下外套,松涛媳妇马上接过去放好,李锋芒道谢后知道这该是松涛特意给他准备的羊肉,不由咽了口唾沫,随即就笑了:“香味撩人,食指大动,马上染指。”
    松涛已经在炉前摆好桌椅,正放碗拿酒,闻声嘿嘿笑了:“好酒好肉尽情享受,今晚我们只聊诗歌,古人为一蘸肉汤杀人,李老师这比喻不好。”
    李锋芒哈哈笑了,这位耿直的松涛真是知音,尊他敬他但不袒护他,真好,他马上就道歉:“松涛兄指教的对,我喝一碗赔罪!”
    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句话一语成谶,一年后再回这里采访他差点搭上自己与松涛的命,险些就变成典故里的“大乱”。
    李锋芒与松涛讲的这个典故出自《左传》。说春秋时期,郑国公子宋有好吃的食指会动,有一次上朝就动了,他说肯定有好吃的。果然,楚国派人送来一只大鳖,郑灵公下令煮来让文武百官一同品尝。
    郑灵公故意安排鳖羹分到公子宋时刚好分完:“这回你的食指不灵了吧!”没想到公子宋竟然走到郑灵公的座位前,把食指伸到鼎里,沾汤来尝一下,并说:“谁说我的食指不灵,我不是尝到美食了吗?”(这就是“染指”的来历)郑灵公看到公子宋在文武百官面前竟敢如此胆大妄为,非常生气,随后想要派人把他给杀了,没想到公子宋先发制人,杀了郑灵公。这场变故后,郑国大乱,公子宋最终也被杀。
    而一年后的采访,就因这次的采访而起,挑战了当地乡书记的地位。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