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一百二十五章 春恩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一百二十五章 春恩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题记:这个学校的偏僻荒凉贫瘠超出想象,都是山村,雕凹跟这里比犹如天堂,小溪流,绿松林,而眼前除了石头就是石头,几无植被,人烟稀少,为了孩子们一个年轻的姑娘在这里坚守八年,确实是令人敬佩。
    ——————————————
    一个长条桌子就放在柴火大桶旁,上面一盘山蘑菇,一盘花生米,而后一人俩碗——一个倒酒,一个现吃现去锅里舀羊肉,热气腾腾。
    松涛媳妇是个很耐看的女人,看年龄二十七八岁,快人快语不做作。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这两口子性格长相都差不多,尤其是端起碗敬酒时,李锋芒吓了一跳,因为她一口也喝下去半碗。
    松涛嘿嘿笑:“李老师见笑,我媳妇酒量比我大,诗歌写的也比我好。”
    屋里温暖无处不在,李锋芒很惬意,也放开喝了两碗。松涛说这是山里人自己酿的地瓜酒,度数不高,入口有甜丝丝的味道,好喝。
    酒到酣处,李锋芒打开自己包,把带来的几本省内名家的诗集拿出,果不其然,李甫签名的那本书让两口子惊喜不已。松涛媳妇叫周晓红,她说她曾有幸听过李甫的讲座:“李甫老师真博学,讲话也幽默,当时我就大胆拿着自己的一首诗递过去让老师修改,李甫很仔细看完就现场点评了。”
    李锋芒捞块带汤羊肉,吃得满嘴流香,随即停口听周晓红讲怎么改的。
    “隔一行删一行,这样就有了诗歌的节奏与延展”,周晓红说:“这是老师的原话,一字不易”,随即端起酒喊松涛:“来,咱两口子敬李甫老师”,再转向李锋芒:“李老师,你就替李甫老师喝吧!”
    “义不容辞”,李锋芒端起酒跟两口子碰,而后一饮而尽,放下碗哈口气:“我回去一定转告李甫老师!”
    就这样吃着喝着聊着,一大锅羊肉三人吃了个光,酒也不知喝了多少。后来松涛翻看李甫的书,大声朗诵了一首诗,周晓红随即就跟着一起朗诵,李锋芒轻拍着桌子和声,窗外晨曦初现,模糊能看到远山巍峨。
    依李锋芒意思,天亮就出发去山村女教师所在的山村小学,周晓红说要准备一些东西,松涛说你躺会吧,舟车劳顿的。
    也确实有些累了,李锋芒没有再坚持,躺倒在床上就沉睡过去。这样的宁静很久违,这样的温暖很期盼,李锋芒梦里都在笑,直到松涛推醒他:“李老师,咱们该出发了,几十里山路,要不天黑到不了。”
    一骨碌爬起来搓搓脸,看表已经是中午十二点,李锋芒不由脸红:“你看我这睡的,走,走!”
    松涛背个大包,周晓红鼓鼓囊囊背着三床毛毯,李锋芒这时候得知当晚他们赶不回来,要在山上住,赶紧收拾自己行李随即就出发了。
    这里的山石硬土少,植被稀疏,冬日阳光直射,走了一段路李锋芒就微微出汗了,于是伸手解开两只扣子,跟在后面的周晓红见状马上喊最前面的松涛休息休息。
    松涛没有停步:“再走一段吧,咱们到‘石梯子’下吃午饭。”
    李锋芒回头对周晓红笑了:“嫂子,我不累,就是有点热,昨晚的酒开始挥发而已。”
    周晓红也笑了,随即指着左前方的一个山头:“看,学校就在那个山头上。”
    隐隐绰绰但看着也不远,松涛回头说:“望山跑死马,我们要翻过这座山,下到北沟,再绕出来走‘十八盘’,而后才能到那座山下。”
    李锋芒若有所思:“这是通往那学校的唯一路吧?他们下来一次真够不容易的。”
    周晓红点头:“是啊,春恩每个月总得来回镇里五六次背生活用品,她爱笑,七八年来,我们乡里几家卖东西的都认识她,知道她的工资大部分都补贴孩子们了,所以她买东西每次也都多给她点。”
    “春?”李锋芒说她姓啥?周晓红说她是个孤儿,名字是救了她的医生们给起的,姓沐。
    走着聊着,下午三点左右他们来到松涛说的“石梯子”,其实就是一段比较陡峭的山脊,当地人在上面最难通过的地方简单开凿了一些台阶。
    找个平坦处放下包,周晓红拿出馒头咸菜,三个人简单吃了点喝口水,赶紧加紧赶路。沿途有几个自然村落,均是稀稀疏疏的石房子,陈旧破败,周晓红说这里人都是在石头缝里找吃的。
    走过北沟,有些小块农田错落在两山之间的峡谷,土豆秧子都被胡乱扔在路上,踩上去有些嘎吱嘎吱脆响。李锋芒背包里是来时给孩子们买的些小礼物,还有自己的一支小唢呐,再就是采访本,就这仍旧感觉越来越沉。
    叫“十八盘”的地方很多,但像这里一个又一个急转弯的真不多,李锋芒咬牙坚持总算能跟上松涛的脚步,但他知道自己脚底已经磨出水泡。
    总算到了学校所在的山脚下,抽根烟喝口水,松涛就近找了三根木棍,于是开始最后的攀登——几乎没有路,有些地方踩上去碎石会滑落。换了位置,松涛走在最后就为照顾李锋芒,周晓红在前头如履平地,她给李锋芒说自己在这个学校上过学,她的娘家在山那边的一个小村。
    李锋芒说我也山村长大,但我们那里平坦很多,算是一个沟底吧,周晓红说我们这里缺水,夏天还好点,可以存些雨水,今天冬天就没下雪,你看啥都是干蹦蹦。
    夕阳西下,他们仨总算爬到山顶,李锋芒已经觉着汗湿了全身,终于,一个小院落出现在不远处,周晓红如同当年读书时,欢呼雀跃:“看,那就是我们学校!”
    三面是石头堆砌的围墙,不高,可以看到正面有几间房,房前正中有一个旗杆,上面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红旗前面有一个穿白羽绒衣蓝牛仔裤的老师,十多个孩子整齐站在她对面。
    李锋芒他们几步到了校门口,随即站住没有进去打扰——一扇用木棍捆扎的门歪斜靠在一边,那位老师正在口述布置当晚的作业:“一年级的同学回去要背会今天老师教的唐诗;二年级的同学……”
    周晓红悄声对李锋芒说:“这里一直没有通电,这个时间屋里太黑了,只能在户外讲课布置作业。”
    太阳正在慢慢沉入西山,落日余晖耀在校园里金灿灿,那位老师正对着光线,马尾辫微微摆动如佛尘轻挥,白衣如雪,微笑的脸庞更是光彩照人……
    李锋芒突然想起松涛给《河右晚报》传真过去的几首诗,他用了一个总题——《山顶天使》。
    孩子们放学了,因为天黑得很快,涌出校门,他(她)们对三位访客大多都是看一眼就朝着各自方向跑了,那位叫沐春恩的老师追出来一直喊:“别急,慢点跑孩子们!注意安全!注意安全!”
    这个时候沐老师才发现李锋芒他们,很是惊喜,“晓红姐姐”,她上前拉着周晓红的手:“你们怎么上来了?”
    周晓红很亲昵地抱着她的肩膀:“来看看你,一个人在这里多孤单啊。来,我给你介绍下,这位是省晚报的李锋芒记者。”
    李锋芒伸出手,非常真诚:“你好,我是李锋芒,向你的坚守致敬!”
    沐春恩有点不好意思,伸手捏了下李锋芒的手:“李老师好,不敢称致敬,我喜欢跟孩子们在一起。”
    李锋芒很是尊敬这位山村女教师,于是又问了一遍好:“叫我李锋芒好了,沐春老师好。”
    沐春恩随即捂住嘴吃吃笑了,周晓红也笑了:“李老师,她叫沐—春—恩。”
    沐春恩一边把大家往学校里请一边说:“没事没事,第一次喊我的人基本都把‘恩’‘吃’了。”
    太阳迅速坠入西山里,天很快就黑下来,在天黑前松涛与李锋芒抓紧在附近山坡砍了一捆干枯的矮灌木。等他们回到学校,周晓红已经开始准备晚饭了,而那位老师正在烛光下修改孩子们作业,晚上陪她的那个女学生也在旁边看书。
    松涛帮着老婆周晓红弄饭,李锋芒就站在小学校的旗杆下抽烟,山风很劲,头顶的国旗被吹得哗啦啦,挂旗的绳子打击着木杆啪啪响。李锋芒想这样一个荒凉所在,一个二十多岁身高不到一米六的女子,八九年如一日,真是不容易。
    晚饭周晓红弄了一锅羊汤,剩下就是凉菜,而后把饼子切碎,自己吃多少泡多少。这都是从山下乡里扛过来的,松涛两口子知道沐春恩每次下去背东西不容易,都多带了些,甚至蜡烛都带上来两包。
    松涛把课桌拼了四张,再铺上报纸,五个人开始围坐着吃饭。李锋芒本不想喝酒了,但松涛说都背上来了,山里晚上也冷,喝点暖和。
    不知为何,李锋芒觉着这顿晚饭没有热乎劲:那个学生捏了些饼子、喝了半碗羊汤就去一边看书了,沐春恩不问不说话,松涛两口子估计昨天到现在都没睡,困意都写在脸上。
    喝了一碗酒,李锋芒起身从包里拿出自己的小唢呐:“左右无事,你们吃着喝着,我来助助兴。”
    周晓红这会没喝酒,也来了些精神:“李老师真是全才,大家呱唧呱唧!”
    几双手拍出热情,看书的孩子也围过来,李锋芒轻靠在一个小书桌上,试音,而后吹奏了几首流行歌改编的唢呐曲。
    松涛由衷赞美了几句,周晓红也附和,沐春恩却是满眼含泪,这让李锋芒很意外,但没有问为何。放下唢呐,李锋芒坐回到“餐桌”端起碗与松涛喝了几口酒,而后提议:“长夜漫漫,我歇一会再吹几首唢呐名曲,大家也轮流讲讲自己的故事吧,毕竟在昨天,我们都还不知道对方长什么样呢。”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